(一)强农固本,农业职业院校要肩负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乡村要振兴,种业须先行。种子是农业基础中的基础,是农业的“芯片”,是提升农业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以种子为中心工作的种业,在今天乡村振兴时期,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作为农业职业院校,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百年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又坚持以农为本,充分发挥学校小麦、胡麻与中药材育种等科研优势,积极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二)因地制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小麦在甘肃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50万亩左右,总产约280万吨,小麦总产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0%左右。春小麦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其中河西走廊灌区光热资源丰富,是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250万亩,占该区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该区小麦生产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全省粮食安全和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甘肃省小麦产业发展也存在自给不足,全省口粮缺口大;水资源短缺,极端气候条件频发,单产水平低;现有品种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种植效益差;小麦品种育、繁、供体系不完善;良种良法配套程度低、新技术普及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夯实粮食安全,我们必须立足甘肃特殊的地域条件,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推广一批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一、背景与意义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我校康养与教育学院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形成了一系列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的案例,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形成了一些有实效、可推广的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康养人才的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做法与成效 (一)校企产业学院共建技能鉴定站,助力区域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康养与教育学院与北京中乎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建成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康养产业学院,借助产业学院平台,结合校内实训平台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申报获批了育婴、保育、老年服务三个等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相关技能考评站,作为甘肃省首批该类项目考评机构,将担负省内该项目领域内的社会技能考评鉴定工作。为学校促进中医康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做出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对社会学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丰富甘肃省社会培训体系内容,助力区域康养技能人才发展。
一、背景与意义根据《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5号)《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围绕“技能:让生活更美好”活动主题,结合畜牧兽医类专业特点,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而打通和拓宽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发展通道。...
一、实施背景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教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性纲领话语,同样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是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性指示。全国职业院校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进“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成为产教融合发展的典型举措。
坚持“大历史观”,思政课有滋更有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要深挖历史宝藏,树立“大历史观”。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发挥思政课“大先生”承担正本清源的伟大使命,坚持“大历史观”,把思政课教学和历史紧密融合,让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 坚持大思政观,思政课有“料”更有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授课形式,让理论性强的内容更加生动化、具体化,通过案例、问题链、互动视频、档案图片等多种形式,把道理讲明白,让思政课入心入脑。 坚持大理论观,思政课体系更完善。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整体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设。横向层面,处理好“学科融合”。全面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纵向层面,处理好“同题异构”,通过故事宣讲、微视频展示、图文推广将课堂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全体学子新思想新理论的入心入脑。
联系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25号
联系方式:0931-8163555
邮 编:730030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