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篇

大雪:玉管鸣寒夜 披书晓绛帷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22日 作者: 点击:

大雪,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7日至9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时进入大雪节气。大雪分三候:一候鹖骗不鸣,寒号鸟敛息闭声不再鸣叫;二候虎始交,老虎微感阳气始发求偶;三候荔挺出,马薤受阳气萌动抽酿新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纷纷是丰年,造塘修仓莫等闲",大雪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已变寒冷,不适宜开展种植栽培,田间农事活动较少。北方地区冬小麦要镇压、划锄、冬灌°,促进扎根、分孽。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需追施腊肥。华南、西南地区小麦进入分孽期°,需及时清沟排水,耕施分孽肥。"颗粒归仓、仓廪盈实",东北地区有用地窖冬储蔬菜、薯类的传统,解决冬季吃菜难题,应适时通风避免封闭太严,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大雪犁冬地,护理果园修水利""大雪堆河塘,明年谷满仓”,冬季应加固圈舍、储备饲料确保家禽家畜安全越冬,冬季也是兴修水利、清塘深挖、积肥造肥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的季节。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天寒地冻、昼短夜长,自古以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官家冰库。《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冬季要多凿冰,以便炎炎夏日能享受清凉。大雪之后,赏玩雪景亦属官民同乐,宋代《东京梦华录》‘关于腊月记载:“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已会亲旧"。"冰嬉"为北方冬季传统的冰雪运动,类似近代滑冰,《宋史·礼志》记载,皇帝热衷冰上娱乐活动"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元明两代,冰嬉更加流行,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冰嬉至清代则大盛,融军事演练、娱乐和技艺于一体,形式多样,已成清朝国俗。冬月里,乾隆帝常在北海漪澜堂观赏冰嬉场景,留有《御制太液池冰嬉诗集》《御制冰嬉赋》佳作传世。至今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在大雪时节还保留有吃饴糖、观冰河、打雪仗等传统,在南方地区则保留着腌肉、腌菜等习俗。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此时进补滋养身体、抵御寒冷,到了第二年春天就能展现较强的体能。山东一带乡村有"碌德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在物质不那么富足的时候,人们只能猫在炕上喝着热乎乎的黏粥,以暖胃驱寒,于是吃黏粥也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大雪时节的重要食俗。食肉御寒效果更佳,内蒙古包头一带流传着"小雪杀猪,大雪宰羊"的食俗,并邀请亲朋好友、街坊邻里一同聚餐,寓意团结和睦、生活红火。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南丰蜜桔、瑁溪柚子、脐橙雪橙深受人们喜爱,适量食用可消痰止咳。大雪节气干燥,空气湿度很低,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收敛神气。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同时要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瑞雪兆丰年,积雪如积粮”。天降吉利、应时的大雪,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兆示来年会五谷丰登,所以“积雪"就是在"积粮”,雪越厚粮食就会越多,粮仓就会愈发充盈。这句耳熟能详的农谚,承载着朴素、科学的农业生产经验,饱含传统农耕社会对盈车嘉穗的美好期盼,更是在历代传承中,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富足和美生活的寄托与希冀。

作者:赵志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