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课程思政 -> 人物篇 -> 正文

“敬业奉献” 道德模范——柴守玺教授

来源: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作者: 点击:

柴守玺教授的三农故事,是一段关于坚持、创新与奉献的传奇。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他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洒在了广袤的黄土地上,为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矢志不渝的农业情怀

柴守玺教授出生在甘肃会宁,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这种环境让他从小就深刻体会到了贫困和干旱带来的艰辛,也激发了他立志改变家乡农业面貌的决心。1979年,他如愿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从此踏上了农学的道路。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会宁县农科所从事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农业科研生涯。

二、科研攻关,粮食增产

柴守玺教授深知,粮食要高产稳产,必须让农田变良田。因此,他将科研攻关的重点放在了粮食增产问题上,并将小麦作为主攻对象。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成功选育出西旱系列4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其中西旱1号、西旱2号更是实现了甘肃省小麦国审品种“零”的突破,及时解决了西北旱地春小麦优良品种严重短缺的难题。

此外,针对西北干旱瘠薄、水热不足等瓶颈限制,柴守玺教授还带领团队研发出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增产保墒效果显著,而且秸秆还田后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结构,优化耕层水肥气热状况。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西北旱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心系农民,技术推广

柴守玺教授深知,农业科技的进步最终要服务于农民,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因此,他十分注重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咨询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四、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柴守玺教授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他结合自己的农业科研经历和实践经验,就农业科技创新、粮食安全、农村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案和建议。这些提案和建议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为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柴1.jpg

柴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