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课程思政 -> 人物篇 -> 正文

昆虫学专家——周尧教授

来源: 时间:2024年06月25日 作者: 点击:

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书吗?《昆虫记》是我儿时最着迷的故事书了,里面讲了许多关于昆虫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童年的乐趣!我国知名昆虫学家周尧先生的传奇一生和他与昆虫的不解情缘,也感动和激励着许多农业学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昆虫学家周尧1.jpg

人生经历

周尧,九三学社社员,昆虫学家,圣马力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12年6月8日,周尧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现宁波市鄞州区)上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32年9月,考入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

1936年,赴意大利那波利大学学习,进入当时世界昆虫分类学专家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

1937年,在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指导下攻读昆虫学博士学位;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在毕业论文获得导师认可后,没有答辩,疾呼“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毅然回到中国投笔从戎,在广东省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上抗日。

1938年,随军到河南商丘境内,与日军正面交锋。随后,周尧又来到重庆希望能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内谋职,继续为抗日做贡献,但被发现是留学归国高级专门人才后,遂劝告退伍。

1939年,参加武汉大学组织的中英庚款委员会川康科学考察团,在四川西部调查采集昆虫五个月。

1939年11月至2008年,在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任教授、昆虫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

1948年4月,战局紧张。国民军二十八团进驻学校,教务长宣布“学校被迫解散”,各人自奔前程。周尧思忖很久,决定留下来。除了抢救仪器和图书等,他还组织留下来的员工和学生们自发地保护学校。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

1978年,恢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8年12月15日上午7时40分,周尧在陕西杨凌逝世,享年98岁;21日,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科研与论著

在科研方面,周尧主攻昆虫分类学,他一生研究过20多个重要昆虫类群,在盾蚧总科、蝉科、角蝉总科、蜡蝉总科、木蠹蛾总科等的分类作出了开创性研究成果,共发现记述372新种、31新亚种;他还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理论,指出应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把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注意分析物种间的血缘关系和本质的内在联系。根据“时空统一”理论,他提出新的昆虫分类系统,建立昆虫纲21新亚目、15新总科、1新科、29新属。周尧一生发表论著200余篇,编著了《中国昆虫学史》《中国盾蚧志》《中国蝉科志》等多部著作,1957年写成《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创立了中国昆虫史的新学科;1980年,改写成《中国昆虫学史》,考证出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利用等昆虫学诸领域;1989年完成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包括了全部中国已知种316种,其中经过周尧亲自研究的就有212种;1994年主编出版了《中国蝶类志》一书,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1997年,完成了《中国蝴蝶分类研究》一书,使中国的蝴蝶研究达到更加完善的地步。

社会评价

“周尧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是在中国国内外享有“虫坛怪杰”和“蝶神”美称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新华网 评)

“周尧先生以提携后学为已任,甘为人梯。进入耄耋之年,仍坚持科学研究,坚持教书育人,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科学,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农业。”九三学社 评)

“周尧教授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尧教授精神的鼓励、影响让我们在昆虫分类学科研究领域一步步坚持到现在,并将永远引领我们在昆虫学科研究道路上前行。”(时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杨星科 评)

“周尧教授在中国国内昆虫学界可谓人人皆知。他不仅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昆虫分类研究,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昆虫研究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刚直不阿、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时任北京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所长张帆 评)

“周尧教授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不仅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学科、更对中国昆虫分类学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贡献有目共睹。在位于西北的杨凌,周尧教授不仅在昆虫分类研究,也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奋斗精神、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南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卜文俊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