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意义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我校康养与教育学院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形成了一系列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的案例,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形成了一些有实效、可推广的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康养人才的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做法与成效 (一)校企产业学院共建技能鉴定站,助力区域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康养与教育学院与北京中乎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建成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康养产业学院,借助产业学院平台,结合校内实训平台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申报获批了育婴、保育、老年服务三个等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相关技能考评站,作为甘肃省首批该类项目考评机构,将担负省内该项目领域内的社会技能考评鉴定工作。为学校促进中医康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做出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对社会学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丰富甘肃省社会培训体系内容,助力区域康养技能人才发展。
坚持“大历史观”,思政课有滋更有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要深挖历史宝藏,树立“大历史观”。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发挥思政课“大先生”承担正本清源的伟大使命,坚持“大历史观”,把思政课教学和历史紧密融合,让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 坚持大思政观,思政课有“料”更有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授课形式,让理论性强的内容更加生动化、具体化,通过案例、问题链、互动视频、档案图片等多种形式,把道理讲明白,让思政课入心入脑。 坚持大理论观,思政课体系更完善。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整体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设。横向层面,处理好“学科融合”。全面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纵向层面,处理好“同题异构”,通过故事宣讲、微视频展示、图文推广将课堂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全体学子新思想新理论的入心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