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1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285°进入小寒节气。小寒分三候:一候雁北乡,大雁向北迁徙;二候鹊始巢,喜鹊衔枝筑巢;三候雉始雊,雉鸡鸣叫求偶。
小寒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降到全年最低,北方总体处于冬闲状态,但南方一些地区农事活动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苏的藕农们冒着严寒加紧采收莲藕,正可谓"农作清苦藕香甜";湖北的果农们忙着采摘脐橙,修剪果树,清园消毒,并做好果树防寒抗冻;浙江的菜农们忙着抢收芥菜等越冬蔬菜,腾空农田,开展春耕备耕;广西的蔗农们忙着砍甘蔗、收甘蔗、运甘蔗;云南的花农们忙于管护花卉,保温防寒,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传统庙会和腊祭是小寒节气的重要习俗活动。江苏等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各种传统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戏剧等,而且能够品尝美食,购买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与亲朋好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贵州等地会举行"腊祭"活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时至今日,举办腊祭活动仍有丰富内涵:一是感念祖先,二是祈盼风调雨顺,三是亲朋好友团聚同乐。这些习俗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更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在寒冷的小寒时节,“探梅"和"冰戏"是人们结伴出行的乐趣。南方红梅含苞待放,正是探梅佳期,人们走出户外寻梅、探梅、赏梅,心旷神怡,雅趣盎然。”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都会被梅花斗寒克艰、笑傲风雪的高洁品质深深吸引。在北方地区,正是冰上嬉戏的好时节。《宋史》记载:“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冰面较厚的地区多设有冰床,供人们玩耍,也有人会穿着冰鞋在冰面上溜冰,或风驰电掣,或婀娜多姿,热火朝天。这些冬日乐趣宛如大自然的交响乐章,奏响了人们小寒时节的美好时光。冬天开展户外活动,有助于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活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寒气侵袭引起感冒。
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构成了小寒节气"舌尖上的美味”。广东一带的人们会在小寒这一天早早起床,将前一天泡好的糯米、香米等食材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放在笼屉里蒸,然后把炒好的腊肠、腊肉、花生米、葱白等拌在饭里,一家人围坐桌前吃腊肉饭。南京一带用香肠、板鸭等切碎后和蒸熟的糯米饭拌在一起,称为"菜饭"。其他地方也有吃"菜饭"的习俗,例如上海、福建等,人们将菜肴与主食结合在一起,香气浓郁,回甘悠长。将什么菜肴与主食结合,取决于各地的食材,既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智慧,也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此外,"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天气寒冷,还应注意补充热量,多吃羊肉、鸡汤、鸭肉等温热食品,少食黏硬、生冷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时令更替,季节轮换。小寒节气虽冷气积寒,但阳气已动,正可谓“小寒虽寒,望春则暖”,这正是自然律动的体现。人的生命节律同样如此,虽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心中充满光芒,积蓄力量,必能厚积薄发,迎来美好期许。
作者:王海南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