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篇

秋分:天朗气清稻果香 锦绣神州年年丰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22日 作者: 点击: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秋分时节暑气散尽,天高云淡,天上飞鸟的羽毛也能被看清,故曰“明察秋毫”。“潦水尽而寒潭清”,河水流速变缓,像人的眼睛一样清透,故曰“望穿秋水”。

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金风玉露相逢曲丙寅中秋,是日秋分》,生动描写了秋分时节皓月当空、花香四溢的惬意景致。秋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进入秋分节气。董仲舒《春秋繁露》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秋分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降水渐少;二候蛰虫坯户,虫子钻进土里御寒;三候水始涸,河湖中的水量开始减少。“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秋分时节暑气散尽,天高云淡,天上飞鸟的羽毛也能被看清,故曰“明察秋毫”。“潦水尽而寒潭清”,河水流速变缓,像人的眼睛一样清透故曰“望穿秋水”。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仓里才算粮”。秋分正值“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东北地区迎来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收获期,要及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华北和西北地区秋收已近尾声,农谚云“秋分麦入土""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及时抢种冬小麦,可以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华中地区正值双季晚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说的是晚稻正抽穗扬花,要做好田间管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正抢收晚稻、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我国先民最早确立的四个节气。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夏至祭地、冬至祭天。北京的月坛就是明代皇家为秋分祭月修造的。二十四节气为太阳历,与月亮的阴晴圆缺并无直接关联,秋分日不一定恰逢月圆日,如果祭月时没有圆月,未免美中不足,所以人们逐渐将“祭月”调整为距秋分日最近的月圆日,即阴历八月十五,从而演变为中秋节。如今,中秋节已成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寄托了中华儿女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团圆的期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

秋分与春分有很多相似的习俗。春分吃春菜、秋分吃秋菜,春分时春官说春、送春牛图,秋分则是秋官说秋、送秋牛图。祭拜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春社和秋社,也是分别在春分和秋分前后举行。还有粘雀子嘴、立蛋、放风筝等,都是春分和秋分期间喜闻乐见的民间习俗。

2018年,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节庆活动,山西稷山板枣节、黑龙江桦川稻香节、江苏大闸蟹节、浙江菊花节、福建永春茶王赛、湖南永顺晒龙谷、四川汉源贡椒采摘节、贵州山歌对唱大赛、云南新米节、陕西种粮能手竞赛、新疆西瓜节......城乡居民共享丰收喜悦、共赏乡村美景、共尝农特产品、共品农耕文化,中华大地呈现一派欢庆丰收的盛景。

秋季宜养肺,中医认为“白色入肺”,萝卜、莲藕、菱角、核桃、梨、茭白、芋头等白色食物都是秋分的应季物产,食用可养阴生津、防秋燥。《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起有助于舒展肺气,早睡有助于收藏阴精。秋季登高望远,有助于强化肺部功能,强身健体,舒畅心情,避免“悲秋”。要适当“秋冻”,避免出汗泄耗阳气,但脚部要做好保暖,以防“寒从足生”。

秋分是阴阳平衡、天地中和、万物相宜的好时节,中华大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稻香果美、菊黄蟹肥,为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献上了最高的礼赞和奖赏,也铺展着岁稔年丰、家国昌盛的美好画卷。

作者:王巍溪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