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指导

来源: 时间:2015-12-03 作者: 点击:

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指导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赴μ源县庆坪乡李家窑村小分队

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开发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倡导绿色生活,培育低碳一族”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激发青年学生奉献才智、成才报国、建设美好甘肃的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得出深刻、理性、全面、稳定的社会观察结论,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精神要求,在总结前几年我院“三下乡”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下,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我们于2010年7月奔赴μ源县庆坪乡李家窑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科技支农”和“服务农民工子女”的“三下乡”活动。

一、精心做好准备工作

1积极联系活动地点。在学校放假(7月15号)前,学院团委通过电话与μ源县庆坪乡商谈“三下乡”活动事宜,确定了李家窑村为我们的活动地点。为了做到有的放矢,还派带队教师去李家窑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状况,从而确定服务项目、时间和服务对象。

2、宣传材料的准备。根据考察结果和当地村上的要求,积极组织学院教授编写宣传材料,并尽快印制。主要内容包括我院教授撰写的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常见病虫防治、养殖技术(养牛、养猪、养鸡)等方面实用技术手册及我院去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专刊。

3、认真培训志愿者团队。

为了使学生尽快投入工作,带队老师畜牧兽医系的党总支书记王俊对72名志愿者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言行举止、吃苦精神等方面做了培训。

二、活动安排及主要内容

(一)科技兴农服务团

以“服务”为宗旨、以“宣讲”为交流,增强广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意识,宣传现代农业栽培知识和现代养殖技术。

1、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进行农业生产状况调查。首先进行的是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队员两人分一组,深入农户家中调查,主要调查各农户家中人口、耕地面积、作物种植情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中学生学习情况、家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农业技术知识的来源、当前生产中的主要难题、家庭人均年收入等。要求队员认真记¼,最后汇总分析后作为培训和指导生产的依据。经过各组调查结果统计,李家窑村全村人口432人,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当地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全村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有7人,大部分家庭以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为主。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较低,造成了科技意识不强的现状,并且经常由于不按科学管理给种子公司和农户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失;二是农户的“经验论”根深蒂固,一些科学的技术由于和传统的做法不同,而很难被农户接受,造成了科技成果推广较慢、见效也慢的现状;三是当地缺乏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农户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四是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对农业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也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举办农业科技农民培训班,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为了让更多的农户有机会参与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我们积极与村干部协商,先后组织了 “养猪技术培训班”、“养牛技术培训班”、“养鸡技术培训班”各一期,为养殖户集中解答现场调研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具有共性的问题,同时给他们讲解了饲料配制和调制技术、秸秆氨化处理技术、青贮饲料发酵技术、温床养猪技术、畜禽防病技术、动物疫情发生时的科学处理和防控技术,得到了养殖户和当地村委会的高度赞扬。3期培训共有农户110多人次参与学习,看来农户越来越注重科学养殖了。

3、积极开展农业科普宣传。我们利用“赶集”这一有利条件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共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材料1千多份,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当天上午,在当地农户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集市上把所需的桌椅布置好,拉起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旗帜和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横幅,把我院团委准备好的关于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常见作物病虫防治,家畜养殖技术等宣传材料在桌子上一字排开,农民咨询和索要宣传材料非常踊跃,宣传现场场面十分热烈。有许多农民是在上午听说后,下午特意赶来咨询关于养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农民朋友的各种咨询问题,服务团的师生细心聆听,耐心解答,不时赢得农民朋友们由衷的赞许。对于不能当时解决的问题先作记¼,和学院专业老师沟通确认后再作解答,或者答应第二天到他家地里专门去看后再解答。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的渴求,他们纷纷表示回校后将更加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4、深入生产第一线,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为了充分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除了指导和解决农户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还对目前栽培技术中的改进技术进行了操作指导,在田间指导的同时,帮助农户进行生产,在整个活动中,不仅使当地农户得到了帮助,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也懂得生产上最需要的是什ô,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去学习,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二)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

以“活动”为载体,以“爱心”为目的,加强交流,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为主的留守儿童照顾活动。

1.功课辅导。队员们带着各自精心准备的特色内容走进课堂。课堂上,老师讲述生动有趣,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氛Χ轻松愉快,真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培养兴趣爱好。安排专门时间帮助孩子们培养书法、兵乓球、篮球等方面的兴趣。

3.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讲故事、看教育碟片、交流等方式进行,对他们进行启发,让他们充满自信,对δ来有美好的期望。

4.讲解生活安全小常识。在辅导功课、交流时,由全体队员协作开展与防震、防火、安全用电有关的小游戏。

5.爱心捐助。活动结束时给他们赠送了笔记本、铅笔盒等学习用具。

三、活动意义及感想

1、学院党委、院行政高度重视,院团委及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

多年来,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始终受到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成了具有我院的一项优势活动之一。近年来,学院正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经费十分紧张,但对我院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始终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而且对实践活动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确保活动经费的落实。为这次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农业技术特色,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我院是一所农业技术院校,在多年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中,深入基层,扎根农村,突出“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遵旨,为广大农民朋友们带去了他们最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家畜养殖技术的帮扶和指导,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专业指导,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朋友对于农业科学知识的渴求,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3、团队积极协调配合,队员们“不怕苦不怕晒”和“服务三农”的坚定信念。

在进行调查期间,ÿ个小组ÿ天步行几公里,但û有一个队员叫苦叫累;在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中,在高温下头顶烈日,û有一个队员躲避乘凉的;为了真正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ÿ个队员查阅资料到深夜、打电话咨询老师,对于农户提出的问题决不敷衍了事。当地农户看到学生们的吃苦精神和认真帮助他们的态度,都无不为之称赞。这也是今年“三下乡”活动成功的有力保证。

4、团队感想。

在今年整个暑期“三下乡”活动中,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天时间,但服务团的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更加感受到学校课堂里所学知识的欠缺。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院学生有“四感”:

(1)感动。我们小分队的到达受到了当地村委会和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是我们û有预料到的,我们到达李家窑村的第一天,当地村委给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很多父老乡亲都来了,当村长致欢迎词时,当与老乡交流时,当和小朋友们谈话时,当我们在小学教室、农户家炕头和麦场给小朋友辅导功课时,当李家窑小学梁树军校长将“送教下乡 造福百姓”的题字郑重地交到我们手里时,当养殖户在倾听我们的讲解时,当在给小朋友辅导功课后他们送来自己家杏子、樱桃时,当负责我们生活的老乡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当孩子们牵着我们的手不让我们离开时,我们深刻的感到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展现自己、发挥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并深且地感受到我们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感受。从准备活动到活动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以志愿者的生份走进农村,淳朴的民风让我们感到温暖,当地生活条件很贫困,我们发现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大,很多父母外出打工,但他们的子女很少辍学,让我们认识到了儿童失学的原因不在于观念落后,而在于经济落后。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村对农业科技、养殖知识以及农村政策的渴望,我们还了解到当地农户在大力发展药材、洋芋种植,但这两方面知识和资料是很欠缺的。在田间地头我们发放资料的同时,也从老乡那里得到了课本上û有的知识,他们教我们使用自制的工具,帮我们认û见过的植物。

(3)感触。十天的活动,我们走访了很多养殖户,我们看到他们的养殖规模都很小,基本上是五六头牛,七八只猪,我们还发现有鸡猪一舍的情况,畜舍卫生状况都很差,这些对我们感触很深。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洋芋和药材种植,修葺家畜圈舍和扩大养殖规模是很困难的,他们很渴望得到资金方面的扶持,针对这些情况,小分队队员根据所学专业给他们提了一些适当的建议。

(4)感谢。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很多人的帮助下顺利克服了,感谢他们的帮助,同时也感谢学院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让我们渐渐成长,磨练我们的意志,砥砺我们的品格。

这次活动成了我们美好的记忆,也是我们成长的影子,希望以后多组织这类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了解农村,支持农村,感受农村,从而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营造自己。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25号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63555

版权所有©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 备案编号:陇ICP备12000306号-3 甘公安网备:62010202003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