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建设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9-06-13    阅读次数:584

一、课程信息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开课系(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代码

080282

考核性质

考试/考查

前导课程

《思想品德》

后续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时

 

 

64学时(含实践性教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

实践课

理论+实践

þ

理实一体化

适用专业

全院各专业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1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1

张胜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

2

冯秀菊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3

柳娟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4

卫军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5

罗晶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6

马凯丽

马克思主义学院

助教

7

刘志飞

马克思主义学院

助教

注1:指参与课程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含校外专家。

二、课程性质

1.概要性地阐述课程类型、课程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撰写时可以参考以下示例。(正文,小四号宋体,1.5倍行间距,下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的主干课程,也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职业精神和法律观念,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为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2.课程功能定位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对接的工作岗位

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农业生产及相关技术

具备作为社会人和合格劳动者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即:

1. 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2. 法制意识

3. 创新精神

4. 良好的公民意识

经济行业从业人员

园林工程及技术专业人员

畜牧行业技术人员

食品工艺及检测技术人员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1.课程总目标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课程具体目标

具体表述课程的内容及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在进行目标表述时应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来表述,使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外显性行为动词课参考附表一所示。

4 课程进行目标与内容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教学内容

1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4、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

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

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

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

绪论

2

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

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3

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

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4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5

帮助大学生认识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正确引导大学生应当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大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

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7

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以及三大实体法律和对应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课程教学安排

序号

项目(模块)

任务(单元)2

教学内容

要点、难点、考核点

学时

1

绪论

绪论

第一节、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二节、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3、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4

2

思想教育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3、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6

3

思想教育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 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6

4

思想教育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

2、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10

5

思想教育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

6

道德教育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1、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明白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12

7

法制教育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1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4、理解相关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

16

注:每个人物(单元)最多不超过12学时。

四、课程考核

考试要充分考虑本课程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评价和考核中注重能力本位要求,强调学习过程的态度端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的考核。具体措施如下:

1、考核形式:实行学期考核制,考核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要求决定。

2、成绩评定: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考核,突出能力素质的考评。平时成绩占比20%,考勤+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50%

五、实施要求

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要求主讲教师最好具有“双师”素质,理论功底扎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与社会各行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培训,积累社会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与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关系;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注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教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 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沟通

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辟网络阵地,开展网上师生对话、交流、讨论、聊天、扩大与学生沟通渠道,通过互联网解决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

2)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展延续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一步实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校内实训室(一个实训室一张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训室

实训名称

“思政大课堂工作室”

实训室

面积要求

 

Xm2

按学院标准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备注

台式电脑

两台(冯秀菊和赵莹原办公用电脑)。

笔记本电脑,

两台

开展校外活动所需

移动硬盘,优盘

各两个

3.教学方法与策略

描述本课程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

课程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形象性,扩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沟通

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辟网络阵地,开展网上师生对话、交流、讨论、聊天、扩大与学生沟通渠道,通过互联网解决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展延续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一步实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策略: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思想政治研究室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同时配合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和各系党总支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并通过对学院、社会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4.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选用表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类型

出版社

主编

出版日期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统编

高教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编写组

2018.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参考教材选用表

序号

教材名

教材类

出版

出版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统编

高教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编写组

2005.5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序号

数字化资源名称

资源网址

按章节教师自己选取

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