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 /正文

市场营销专业

发布时间:2018-04-09    阅读次数:679

 

市 场 营 销 专 业

专业代码:6204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生产、营销、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为各类生产、加工、商贸、服务企业、行政机关、金融公司、营销策划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培养从事现代市场营销与策划、经营管理与服务以及自主创业发展的高素质管理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培养的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职业技术技能,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现代市场营销与策划、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以及相应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具备相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体素质。

本专业适应的就业岗位:

1、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金融企业、建筑企业、服务企业从事产品营销、会展营销、网络营销、保险营销、旅游营销、直复营销等方面的职业营销人(营销员、信息员、营销管理师、营销策划师等)。

2、有关单位和部门,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部门负责人、业务主管、市场营销调研与分析人员、设备及原料采购人员、业务洽谈人员。

3、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广告创意设计人员、营销策划人员、公关礼仪人员、信息收集、储存与分析人员、商品博览会与展销会的策划设计人员。

4、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销售管理人员、产品促销人员、客户服务人员、业务代表及项目管理人员、经济核算人员、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人员、商务经纪与代理人员。

5、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私营业主。

二、知识与能力结构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借助语言工具阅读专业外文资料,达到国家英语应用能力B级以上水平。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获得相应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

4、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经济学、管理学、商品学、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5、掌握国内与市场营销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了解国际市场的经贸规则与营销惯例。

(二)技能结构

1、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能撰写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方案和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和现代营销学方面的有关专业技能。

4、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的方法技术。

5、熟练掌握市场机会识别、经营领域选择和投资项目决策的方法技术。

6、熟练掌握企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制定的工作流程与方法。

7、掌握企业竞争策略的制定流程,熟悉客户沟通管理的方法技巧。

8、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有关方法技术。

(三)综合岗位能力

在对应以上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体系中,分析决策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广告创意策划能力、广告预算发布能力及客户管理能力是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诚信服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其他能力则是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能吃苦、要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

三、公共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大学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

四、专业基础课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商品学概论、数据库应用、消费心理学、经济法、基础会计学、统计学原理与营销统计。

五、专业核心课

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与实务、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广告策划与设计、现代物流管理、商务谈判与推销技术。

六、专业选修课

客户关系管理、农产品贸易、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七、岗位选修课

平面设计与制作、公关礼仪、就业与创业指导。

八、学制与学分要求

学生至少应修满162学分(每学期每周1学时计1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22学分(含实验),教学实习10学分(实习1周并通过技能考核计1学分),劳动1学分,军训2学分,岗位实训(含毕业实习)27学分。课堂教学中公共课26学分,专业基础课38学分,专业核心课36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岗位选修课6学分。

九、教学组织

按照本专业的目标定位和人才的规格类型,结合学院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早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要求,将本专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具体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门课、每一堂课中去,积极引导学生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秩序,创新教学模式,力争使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训体验均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及上岗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使之与岗位能力融合,以形成学生应职就业或自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理论教学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在保持合理知识结构及内容的基础上,遵循有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突出能力培养,注重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程内涵中的能力观、结构观、综合观、过程观、策略观,通过“序化”、“简化”、“例化”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以达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实训

1、教学实习

全学程教学实习10.6周。主要用于操作性强且占用时间较长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具体时间根据各有关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进行安排,一般应安排在某一门课程结束或关系比较紧密的各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

2、岗位综合实训

全学程岗位综合实训20周,具体是组织学生到科研、生产、院内外教学基地参加社会生产实践,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技术推广、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产品销售与服务方面的顶岗工作。重点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力、开展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目的是对学生独立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进行职业化、社会化、系统化、集中化的适应性培训,具体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3、毕业实习(设计)

毕业实习(设计)由学生所在系、部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及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公布本专业毕业实习备选课题及指导教师,采取学生自主选择与系上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实习题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于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也就是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或专业论文。

4、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就业指导)

入学教育及军训共2周,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实地训练为主。劳动1周,安排在前一学期进行,主要以生产劳动为主,也可安排部分公益性劳动或勤工俭学,通过劳动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务实敬业的精神。就业指导1周,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主要以专题讲座为主,讲授就业观念与创业意识、就业与创业心理品质、就业政策与途径、就业准备、职业选择与择业技巧等。

十、成绩考核

实行理论考试和实训考核分开的学期考试制度,每学期所开课程除体育、英语等课程可进行单项考核评定成绩外,其余课程均要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试,分别评定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实训成绩按“五级制”(优良A、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F)评定,并实行学分绩点制,以确定学生在学习质量上的差异,区别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学实训均应评定成绩,并记入相应课程的实践成绩,每学期的劳动亦按“五级制”(优良A、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F)评定。

学生在毕业前英语课程应达到“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鼓励达到A级和四级;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应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鼓励达到二级水平。

毕业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写出毕业论文(或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全面鉴定。毕业论文可安排交流、讨论、答辩,并侧重评定学生专业专项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凡鉴定不及格或不能通过论文答辩,不予正常毕业。

每学年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操行评定,毕业时进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鉴定。

执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在主要专业课修完之后必须取得国家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方能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