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对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及《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形成了“党委主体、校长主责、分管总监、部门专管、公司经营、档口核算”六责协同的“7M”自主经营模式,切实保障学校食堂平安供餐,共同守护美好校园。

规范化的“3336”管理模式
学校构建形成了规范化的“3336”管理模式。“3”:大宗食材统一采购、营业款项统一结算、从业人员统一管理的“三统一”管理;“3”:实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三级管控”机制;“3”:档口自检、专职质检员巡检、校方联合抽检的“三级质检”体系;“6”:经营资质、管理制度、人员健康信息、原材料采购信息、菜品价格、监督渠道等“六公示”制度。通过规范化的“3336”管理模式,严格压实校园食堂主体责任,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学餐一体化的自监模式
我校食堂构建“一楼一菜一书一阵地”的综合育人环境,依托“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明厨亮灶”可视化系统、桌面二维码“接诉即办”及学生座谈会等,强化学生自主监督。学校还把饮食知识融入健康教育等课程,深化学生对健康餐饮的认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督检协同化的他监模式
综合运用领导干部“陪餐制”、日常值周巡查、专项督查整治行动等,结合食品类专业实训项目,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洗涤剂残留、粮谷类黄曲霉毒素等进行快速检测,并对油炸用油过氧化值进行测定,形成了食材安全监督体系。

属地共治化的补供模式
联动周边38家餐饮单位,创新构建协同供餐“校联体”,同时与拱星墩市场监管、公安、社区等单位建立月度联席会议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联管共治。

数字化的食品溯源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建设食材溯源数字化平台,贯通采购、供应、验收全流程,进行索证索票的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实现食品溯源高效核查。

赋分法的评价退出模式
设置动态积分体系,对供货商、档口进行量化考核,实行优质经营加分激励、违规操作减分约谈、扣违约金和清退处理,切实保障经营品质。

程序化的应急处置模式
联动医院、市场监管、卫健委等单位,构建分级响应、即时上报机制,强化属地领导干部包保督导,依托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全面提升学校食堂应急处置效能。

学校将持续提升校园食堂工作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一是完善学校食堂全链条无死角实时监控的可视化系统建设。二是完善“接诉即办”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完善社会广泛参与的共治模式。我们将严格把控食品原材料采购、验收、加工、制售等各个环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