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院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进文县玉垒乡筏子坝村和大山村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精准化帮扶措施。成立了院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帮扶工作办公室,选派精干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学院6名班子成员、3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先后分5批进村入户与当地乡村干部、贫困户对接,帮助制定了《筏子坝村2018- 2020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大山村2018- -2020 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开展与乡村干部、村民座谈等方式,了解当地产业状况和农民贫困原因,厘清帮扶思路,帮助制定“一户一策”,推动扶贫精准化。

二是以扶智助推扶贫,大力开展教育帮扶。把扶智作为扶贫的有效抓手,大力开展教育设施建设、培训、捐资助学等工作。与文县职业中专签订了校校战略合作协议,在教师培训、农民培训、中高职贯通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开展了培训。在帮扶村建立了“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开展教育培训。为对口帮扶的筏子坝村与大山村的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20万元的帮扶资金,赠送了3台电脑,用于改善帮扶村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条件。为帮扶村的“农家书屋”赠送了40套种植养殖技术学习资料。同时,对在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玉垒乡大学生免收1年学费。

三是以产业助推扶贫,推动特色农产品开发。把培育优势产业、引进龙头企业、争取资金支持、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作为推动帮扶村发展的长远之策。推动中天大健康公司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接洽,初步制定了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方式,带动特色农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发展路子。立足当地优势,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提升中药材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成为帮扶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积极与县、乡有关部门联系,在大山村建成电子商务室一个,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

四是着眼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生产咨询和知识下乡。针对农户在产业提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中药材种植、魔芋种植,牛、羊、猪、鸡科学养殖的实用技能培训与讲座,培训农民120余人,现场解答了农民在中药材育苗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针对帮扶村土壤贫瘠,道路崎岖难行,生产方式简单粗放,脱贫致富难的问题,积极鼓励农民实施退耕还林,发展高山牛羊草畜养殖、土鸡和蜜蜂放养,柴胡、板蓝根、白芨等中药材种植。邀请省博物馆展览工作团队,在玉垒乡玉垒学校开展了“红色甘肃一一走向1949”送文化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