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院农业特色示范校三大体系的建设目标,以适应市场和岗位需要的应用职业能力为基准,以提高学生思政与人文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和关键能力为核心,以“分解项目、统筹管理、突出特色、强化质量”为总体要求,通过“模块+平台”的应用职业能力竞赛模式,将学生应用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培养计划中,贯穿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到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关键能力(方法与社会)竞赛项目(负责部门:学生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全院性竞赛活动奖励原则:集体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只发奖牌,不发奖金;个人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奖金或奖品按100元、80元、50元的标准奖励;个人奖项根据参与学生多少,一般设一等奖2~3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5~10名。
2 、系级性竞赛奖励原则:集体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只发奖牌,不发奖金;个人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奖金或奖品按50元、40元、30元的标准奖励;个人奖项根据参与学生多少,一般设一等奖1~2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3~6名。
3 、竞赛组织人员和评委按工作量大小适当发放竞赛纪念品,组织人员一般在3人以内,评委一般在7人以内。参与组织的学生可发放小型的竞赛纪念品。
4 、除以上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竞赛项目外,其他院级活动一律取消评奖。系级活动要年初制定计划,由团委统筹,学院统一审批后实施。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竞赛 项目承办部门要充分认识职业应用能力竞赛的意义,对承担项目安排专人负责,组建工作团队,制定竞赛方案、规范竞赛程序,精心组织实施。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竞赛 项目实施时,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及宣传板报等宣传载体,加强对竞赛活动的宣传,积极营造学生应用职业能力竞赛的氛围,努力扩大竞赛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分类指导,注重实效。负责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按分类归口管理,项目负责部门必须参加分管项目的竞赛活动,各系书记、主任必须参加本系教研室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部门必须对竞赛活动效果作出评价。
4 、总结提升,评奖推进。每年竞赛活动全部结束后,各负责部门根据活动组织情况、效果等按优秀10%、良好20%进行评奖,优秀奖励项目组300元、良好奖励项目组200元。以评奖推进竞赛项目创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