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女,硕士,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工业分析检验、化工设备研究。主要负责《工业分析技术》、《化工设备》、《化工仿真》等课程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基于工作岗位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识岗、跟岗、轮岗、顶岗一体化教学。在《中国建材科技》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获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2019年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第三届高等院校就业创业课程案例设计大赛二等奖。
郭芸芸,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先后主讲《无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教科研创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项目,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中层干部、园丁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赵梓彤,女,1995年04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甘肃兰州,201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17年9月任职于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7年奋战在辅导员岗位,现任制药与应化学院副院长。曾获得省级奖项2项,校级奖励10项。
刘婧,女,教授,甘肃省“双师型”高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化工类专业和环境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3项、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校级流动站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陇原人才C类、专业带头人,贵州民族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化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职教集团石油化工委员会委员等荣誉称号。发表SCI及核心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校本教材1部,主持授权发明专利6余件,为企业转让科技成果1项。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催化、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
蔡伟,男,中共党员,1982年12月出生,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长期承担《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持食用菌实训基地建设、中药制药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项目建设;主持全省高职药品生产技能大赛、中职食品药品检验等项目,全国药品生产技能大赛评委(入库),获1+X证书药品购销考评员职业资格证书;主持“GMP模拟制剂加工车间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项目“苦参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栽培(GAP)研究”获得2009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2011年度“甘肃省药学发展奖”二等奖。
马婵媛,1983年9月14日出生,硕士研究生,2009年参加工作,相继代课为《化工制图》《石油化工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安全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等化工专业类应用型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生产及污染防止,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张榕芳,1986年01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读博士,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石油化工行指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主持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一项,甘肃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两项,甘肃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甘肃省就业创业重点项目1项。
范重秀,男,1963年07月出生,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高级实验师。先后主讲《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仪器分析》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中药材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服务工作,参与完成“党参、黄芩新品种选育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综合研究”等教科研创项目,获奖8项;作为副主编参编《黄花菜产业开发》;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各1项;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1项;多次获得学校“园丁奖”“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白条党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及药材经济性状分析”等多篇论文。
尹志华,男,1982年3月出生,甘肃泾川人,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院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及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完成甘肃省教育厅“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1项,获得省教育厅优秀共产党员1次,指导学生参加省厅级竞赛,获奖4项,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获学院“先进工作者”1项。
周秀英,女,汉族,1977年07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承担《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参编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环境化学》,参编高职高专化工类教材《仪器分析》。主持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主持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项目《新型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甚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主持完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般课题《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本人获2022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一等奖。先后发表《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环境监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等5篇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型配位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在测定果汁饮品中Vc含量的应用》、《创皂生活 增彩人生--植物手工皂研制与销售》等;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第八届大学生化学竞赛获二、三等,个人获奖优秀指导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一种具有调节结构的手工皂脱模装置》、《一种用于化学电极修饰的操作平台》。曾获获院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冯晓群,女,汉族,1973年06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天水人,出生地甘肃兰州,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讲师。目前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承担《药物分析》《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食品仪器分析技术》,主编的特色校本教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获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手冲&经典融合咖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白银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会宁石磨药膳速食炒面的开发与推广”。先后发表《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的分析研究》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等6篇论文。撰写的《学习模式改革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和《高职院校特色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思路》分别获得第八、九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荣获“云南咖啡杯”2018中国冲煮大赛高职院校赛北方赛区三等奖。先后获院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甘肃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路世武,男,1982年05月出生,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先后主讲《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化工工艺基础》等课程;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教科研创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颖楠,女,藏族,西北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曾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职教赛道二等奖;参与全省高职药品生产技能大赛等项目。获1+X证书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高级培训师、考评员职业资格证书;持有就业指导师(高级)证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高级工)。
史恬静,女,中共党员,1995年11月出生,甘肃天水人,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在读。主讲《大学英语》课程。获第二届甘肃省大学生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获第二届甘肃省大学生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三等奖;获2023年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案例大赛二等奖;获2022年、2023年连获度“优秀班主任”;参与完成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项;获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学生军训“优秀教导员”;获甘肃省第四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征文大赛三等奖;获“十四五”规划 2024年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项课题1项。
陈永甲,男,1995年01月出生,毕业于兰州大学药学专业,硕士。先后主讲《药品GMP实务》《基础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IF=5.279),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专利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横向项目(新型生物活性先导结构的发现与活性评价研究)1项。
权文越,女,1996年10月出生,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长期承担《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及管理工作。参加省财支持(生均拨款)中药制药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项目建设;获1+X证书药品购销考评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1+X药物制剂生产考评员职业资格证书、药物制剂生产高级培训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获得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获得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