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摸排了解,在大中小学校陆续复学复课之际,多名学生遭遇“套路”诈骗、“校园贷”诈骗、车票退改签诈骗、刷单返利赚钱等网络诈骗,涉案资金达到 200 多万元,给学生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据有关部门通报,有些电信诈骗嫌疑人利用学生群体不谙世事的体征,以每天 40-80 的价格租用学生个人的微信账号用于电信诈骗犯罪,这种行为在给受害人带来损失的同时,给当事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及时防范、有效杜绝这种现象,省教育厅特发布 2020年学校安全风险 4 号预警。请各地各校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全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侵害学生切身利益。
一要坚持强化防范教育。各地各校要积极开展常态化、丰富多彩的消费观、金融理财知识及法律法规常识教育,特别是高校要紧盯网上兼职、网络刷单、网购退款、入学招生、助学贷款等诈骗手段,持续加强学生群体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和防骗宣传。通过持续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勤俭节约、自我保护等意识。现阶段,要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主动邀请公安、通信、金融等部门走进校园、走进班级开展专题教育、专题讲座、专项宣传、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电信诈骗、不良网络贷款等诈骗的类型、危害及防范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二要坚持强化预警监测。各学校要集中利用校内各类宣传平台和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向学生发布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校园不良网贷的预警提示信息。要加强校园巡查和日常活动管控力度,严防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宣传、推荐、代理不良网络贷款,对发现的违规现象和行为要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同时,要结合校园及周边安全巡查工作,对发现的“校园贷”等借贷小广告及时进行清理,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要坚持开展线索摸排。各学校要进一步畅通电信网络诈骗、校园不良贷线索举报渠道,并在学校醒目位置和学校官网、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平台公布“96110”电信诈骗举报电话和学校举报电话。要按照“校不漏班、班不漏人”的总体要求,每月定期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摸排活动,近期特别要摸排是否有学生被诱导注册企业信息开办对公账户和被组织批量开办“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是否有学生将其微信账号租借他人使用、是否有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等,摸排结果经甄别筛选后及时报告属地公安机关和金融监管、通信管理等部门进行取缔、查处、打击,同时报送省教育厅并告知学生家长,会同学生家长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存在上述行为的学生,学校要研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全面从严管理。
四要坚持部门联防联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公安机关和金融监管、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对涉生涉师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发现的涉及校园电信诈骗、 “套路贷” “裸贷”等问题线索及各类不良网贷平台和软件,要会同、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集中整顿、取缔。同时,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涉及校园电信诈骗、 “套路贷” “裸贷”等问题线索的挖掘研判和侦查打击,坚决铲除扰乱学校秩序、侵害师生切身利益的涉恶涉乱势力滋生土壤。
五要坚持家校共育共管。各学校要采取《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裸贷”等新型违法犯罪有关情况的知识和危害,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时刻关注其思想、行为动态,合理规划孩子的消费支出,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告知学校,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要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方面的现实困难,从根本上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接到预警后,各地各校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抓好落实,并请于 6 月 30 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资料、活动图片等)、特色经验做法等报送省教育厅。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或重要线索请及时报省教育厅。
甘肃省教育厅
2020 年 5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