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要想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必先弄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来龙去脉。为此,话题论坛选编《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相关文章,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根在哪儿?
朱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
1952年12月25日,一份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呈送的报告放在了毛泽东主席的案头。这份报告集中反映了山东省、县、区、乡、村各级党政组织中普遍严重地存在官僚主义等问题。有的干部不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不了解“离开自己工作机关稍为远一点的下情”,不了解基层组织中存在的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甚至熟视无睹,姑息包庇。毛泽东同志深感问题的严重性,随即代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并于10天后下发全党。在这篇指示中,毛泽东同志对党内官僚主义长期存在的病根做了深入的思考。
社会历史根源—
“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
基于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同志把官僚主义看成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灰尘”和“污毒”。1932年12月,他在分析官僚主义侵入苏维埃政府的原因时,首先就提到“由于中国半封建社会和国民党的官僚主义之传染”。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毛泽东同志对一些党员、干部因沾染国民党作风而滋生发展的官僚主义十分担心。他告诫全党:“我们是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我们是处在散漫的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极端恶浊的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地扑来。”即便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仍然认为:官僚主义的社会根源,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
思想认识根源—
“不了解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
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毛泽东同志认为,不了解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不了解和不关心基层真实情况,高高在上,“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只图一时便宜”,只想做官当老爷,最容易滑入官僚主义的深渊。而无论哪种官僚主义的倾向,其毛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脱离群众。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提醒全党:“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工作方法根源—
“不知道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上级对下级只交代工作任务,而不交代政策、不交代工作方法;只有一般性地布置工作,而无具体的指导工作和检查工作,这些统统都会导致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把在工作当中提出任务比作是“过河”,而把完成这项任务所用的工作方法比作是“架桥”或“划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不知道在工作中要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具体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就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因而“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形式主义,毛泽东同志把它看成是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批评形式主义是“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无论是对人民群众不理不睬、对实际工作敷衍塞责、掩盖矛盾和问题,责任心缺失,还是弄虚作假、谋求个人私利、博取虚声空名、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的病根也同样可以从上述社会历史、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三个层面查找。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