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历史哲学探究(一)

编者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要想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必先弄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来龙去脉。为此,话题论坛选编《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相关文章,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词从哪来的?

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般来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的“主义”,并非系统理论、制度体系的意思,而是表示某种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等。在辩证法中,形式与内容是一对基本范畴,分别对应着事物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本质。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与之相反,片面强调形式决定内容,使形式超出内容的肯定和许可,或者把原本合理的形式庸俗化,使之失去对内容的积极作用,甚至产生消极的反作用,这些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构成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

形式主义由来已久、隐蔽性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形式主义”一词,但已经对它的实质作了严厉的批判。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工人组织内部各派系都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只顾着表面形式上的争论而忽视思想内容上的理解。对此,马克思发出了“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这些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怒斥。到了1890年间的德国,各色人等如大学生、著作家和没落的年轻资产者,纷纷涌入党内,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便大言不惭声称“在搞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此时借用了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对这些形式主义者作了辛辣的讽刺。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层次上严厉批判了形式主义。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1942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大力反对主观主义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而使这一概念广为人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成为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决反对的工作作风。

那么什么是“官僚主义”呢?“官僚主义”中的“官僚”,古时泛指官吏,早先出自《国语•鲁语》,没有褒贬之分。后来常用作贬义词,意指只注重形式,脱离实际和群众,做官当老爷的官员。自古以来,为民做主是官员的本职即内容,而有的官员却沉湎于所谓的“官威”这一“高高在上”的形式,对自己的职责抛在脑后。可见,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局部乃至全部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官僚主义也开始“露头”。早在瑞金时期,毛泽东同志谈到动员群众工作时,提出“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他讲到,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敷衍塞责和命令主义,后一种表现比前一种表现的后果更严重。例如,在向群众推销公债时,只是蛮横地按照数目去派,对群众是否了解公债不管不顾,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当前,“浮”“假”“贪”“满”“骄”“空”“懒”,成为官僚主义的新表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25号 | 邮编:730030 | 联系电话:0931-816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