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教育 /正文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发布时间:2020-06-06    阅读次数:411

序号

重点工作任务

负责部门

备注

1

 

(一)增加文旅赋能教学内容

引导赋能文化旅游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契合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各专业融入赋能文化旅游产业的教学内容。

教务处

各系

2

以传统农林牧工学科专业为基础,推动相关学科专业向文旅产业聚集,积极增设文旅赋能相关新专业(方向),紧密对接文旅产业体系(产业群),打造文旅赋能学科专业群,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全面融入文旅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教务处

各系

3

(二)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夯实文旅赋能基础

 

 

加大文旅赋能教育教学研究,实施“科教+文娱+文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突出文旅赋能的“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一体化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涉农等专业中,增设文旅赋能的选修课,在有关专业课程中增加文旅赋能的教学内容。

教务处

各系

4

组织专业团队,围绕教育科技赋能文旅,收集文旅、乡创、特色小镇等方面的国内外典型案例,结合乡村文化创意名师工作室等编写一批实用性较强、方便操作的精品教材。

教务处

各系(部)

5

引导相关学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选题侧重文旅赋能,鼓励学生深入各级各类文旅基地、乡创基地、美丽乡村,主动融入文旅赋能实景,高质量完成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

教务处

各系

6

拓展“双创”赋能文旅空间,推动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中专门设立文旅赋能新项目。

招就处

双创学院

7

(三)培育名师团队,强化文化赋能高端引领

 

 

 

举办文旅赋能峰会、论坛及系列讲座,提升文旅赋能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部

8

鼓励设立卓越文旅赋能社团或工作室。

团委、各系

9

支持各系与文化旅游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培养本土化人才。

教务处

各系

10

借助乡村振兴学院、双创学院、继续教育部及其他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实施“文旅赋能乡村领头雁专项培训计划”。

乡村振兴学院、双创学院、继续教育

11

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大力培训乡村带头人、职业农民、乡村党政管理干部等文旅赋能、文创乡创骨干人群。

教务处

12

高度重视文旅相关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培育和引进工作。

人事处

13

建立学校与文旅企业行业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以人才实习实践基地为重要平台,深化与文化旅游类骨干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师资兼职互派等工作,选派相关专业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校挂职培训,提升教学团队文旅赋能能力。

人事处

教务处

各系

14

聘请国内著明文旅项目产业精英和操盘手,通过共同开发案例教学等实操课程,开展学术报告、座谈交流,对我院该领域的教师进行培训。

教务处

基础部

15

加快培养教学名师、创建赋能文旅工作室。

教务处

各系

16

充分发挥学院高端智库作用,积极为文旅赋能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马院

17

(四)以文旅赋能平台为抓手,提供高端支撑服务

围绕我省文旅产业发展对科技的新需求,充分发挥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培训基地等平台作用,加强对文旅产业的科技支持,实施一批文旅科技新项目,研发一批文创乡创新技术,为文旅事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科研管理中心

18

积极参与国内文旅产业对话活动,促进科教文旅紧密互动。

教务处

科研管理中心

基础部

19

 

 

 

 

 

 

 

 

(五)深化科教文旅融合,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

积极申请加入甘肃省文化旅游产教融合联盟。

办公室

20

大力推进和平校区建设,积极为师生开展文创乡创活动提供技术研发、孵化空间、资本对接、政策咨询等服务。

和平校区

21

加强校地合作,在特色小镇、民俗文化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一批集文旅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建设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组织文旅相关学科专业学生在示范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并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实践场所。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学院教育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联合文化旅游企业共同打造素质拓展个性化极致体验、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愁体验、满足猎奇心理的博物体验、农旅居为主的民俗体验等新项目。

和平校区

 

开发乡村“智慧旅游”移动终端APP和休闲农业产品,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信息中心

22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观光、休闲养生、绿色食品等文旅新产业,着重开发具有甘肃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深入挖掘乡间小调、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乡村活态文化。

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