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 /农职要闻 /正文

“五早”方法促就业 先机在握创辉煌

发布时间:2025-03-07    阅读次数:81

2024年1112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的重要部署和工作安排,以“五早”工作法推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一年来,学校走访对接了500余家优质的企业,组织开展了“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春季校园双选会暨宏志助航计划专场招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春季、秋季校园专场招聘会140余场高质量的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了近5000个优质的就业岗位。通过不懈的努力,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已突破90%。其中,本省就业的学生比例达到了 58%。

图片10.jpg

“早谋划”,多措并举引导就业思路

学校积极构建二级学院主体负责,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就业格局,引导学生树立“我要工作,我要真的工作,我要真的好工作”的正确就业观。通过新生入学之初开始着手策划就业工作,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从职业规划教育、实习实训安排到求职指导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制定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学校认真谋划职业规划大赛等赛事,调动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各二级学院认真谋划如何将班会和学生活动作为就业指导课堂,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激发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各专业课教师将职业思政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思考如何将职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从职业的角度思考专业问题,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事业观。

图片12.jpg

“早布局”,合理规划就业重点区域

学校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本专业所对应的重点企业、重点企业所在的区域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流向进行就业重点区域划片,有针对性的开展访企拓岗和校企合作工作,将重点放在集团化企业、规模化企业、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以及链条化企业上,通过“抓头部”“抓国企”“抓集团”,发挥“群体效应”“区域化效应”“战略化效应”,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专业与区域、行业、重点产业的匹配度。

同时,学校大力开展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紧密合作和全方位对接,二级学根据其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符合的师市建立起长期联系并定期走访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农业与生态学院、畜牧兽医科技学院重点对接的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新疆、兵团就业区、东北就业区和甘肃本省就业区;园林与建筑学院、经贸与电商学院、信控与智慧学院重点对接的以建筑业、电商、物流、信息技术为主的天津就业区;食品与文旅学院、制药与应化学院重点对接的以食品加工制造、酒店、制药为主的浙江就业区;康养与教育学院重点对接的以康养为主的广东就业区。打造学校“留甘”“进疆”“入津”“访浙”“下广”“拓东北”“闯国际”的就业区域。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及产品“走出去”,建立与海外产业、产品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国际流动。

图片8.jpg

“早沟通”,掌握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新生入学家长见面会毕业生离校家长见面会,向家长详细介绍相关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就业形势以及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等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帮助家长引导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成功率。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专题班会,优秀毕业生求职经验分享会、就业专家讲座、就业心理辅导等活动,给学生剖析相关专业就业前景、了解学生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辅导,使学生更好的应对就业中与到的各类挑战和问题。

图片9.jpg

“早对接”,掌握社会需求的第一手资源

学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及相关地区的人社部门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制定出明确的方案,与其开展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定期访问行业、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大力与各地人社部门对接,从人社部门获取了行业中优质的企业资源,通过访企拓岗、合作举办招聘活动、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和机会。

图片11.jpg

“早行动”,把握就业工作主动权

学校实时掌握企业因行业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的用人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变化,动态的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造和调整,以就业倒逼专业改造、课程改革,让学生成长始终契合企业的需求。例如,酒店行业结构现今已发生变革,很多酒店已侧重在乡村度假旅游、康养+度假等方向发展,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不断探索与“农”、与“康养”、与“旅居”相结合进行专业改造。同时,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国工匠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职业人。

学校安排专门的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测试前的辅导,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倾向分析报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指导。班主任不断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就业意向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帮扶计划。此外,学校通过“24365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甘肃省智慧就业平台”“国聘行动平台”,整合各类优质资源,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五早就业方法,促进学生成长为“本土化、数字化、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出学校“爱党、爱国、爱岗、爱生活”和“能干、能说、能写、能成事”的“四爱四能”育人品牌。

当前,“留甘就业,向西就业,固企就业,安家就业,高位就业,真实就业,依法就业”的就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在未来还将不断完善与深化。下一步,学校将立足为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的工作定位,瞄准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这一目标,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就业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选拔和输送功能,坚持破立并举、协同高效,找准并牵住“牛鼻子”,以系统化思维深化改革,以实干精神推动工作落实,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推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提质升级。

 

/赵志嘉 审核/杨多海  来源/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