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段家滩

发布日期:2022-09-15   阅读次数:298

1991年7月,我从师大大毕业分配到了农业厅下属的兰州农校(2004年10月升格为高职院校农职院)。

从东岗路鱼池口往北,现在的鱼池口路是一条沙土路,路的两边有鳞次栉比的矮旧民房,往前走,现在益通筑梦时代广场及其筑梦苑都是鱼池,鱼池被马路分为两个,路东的比路西的大,一直延伸到飞天家园。鱼池的四围生长着茂盛的荒草。

微风吹过,绿色的池水泛起圈圈涟漪,腐水之味淡淡飘来。在鱼池旁居住多年,不记得看见过鱼儿游动,不过蚊子真的多。

从傍晚开始,不论是教室上课,还是在校园散步,蚊子都会在人不在意的时候,在人裸露的皮肤上,留下它印记,又红又肿的小包。

2000年左右,鱼池被益通公司填埋,在上面修建了大型车辆停车场,路西边建了筑梦苑,作为高校学生公寓,后改造成为住宅楼。东边为小商品批发市场,现在在停车场基础上开发为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体——筑梦城市广场。

鱼池口只剩名称,不再有鱼池,估计若干年后,能记得鱼池模样的人会越来越少,鱼池仅仅成为一个地标存在于城市的地图中。

图片4.jpg

学校有三幢五十年代的建筑,大门左手边是实验楼,一楼是实验室,二楼是图书馆,实验楼前有丁香花树,每到春天,靠近西边楼门,远远就能闻到丁香花的馥郁香气,走近看见绿叶中探出的簇簇花朵。

右手边是二层教学楼,楼北面是花园,里面生长着高大树木,站在教室,从窗外的树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四季轮回。

正对大门是办公楼,即现在的躬耕楼。多年后,又成为了行政办公楼。

因学校生源增加,原校舍不够,实验楼和教学楼拆除,原址兴建了现在的英甲楼和尔黼楼。

刚到学校,赶上期末开始监考。很快,学校就放暑假了。秋季开学回到学校时,发现校门前的马路在施工,准备铺设水泥路面。

当时,五里铺桥头向东,是五里铺村的地盘,路况不好,高楼不多,居住人口也不多,算是乡下。过了纺研所,路旁都是农田,随便散散步,就到了田野。

校门前的马路铺成柏油路后,10路公共汽车延伸的终点站就是兰州农校。后来又开通了110路公交车,去火车站十分方便。

91年9月开学后,我担任91农经1、2两个班的语文课,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用的教材是农林牧渔中专统编语文,课程开设两学年,周4学时。

92级新生入校后,我兼了两个班语文课,并担任92农学1班班主任。当时学校的专业有农学、农经、园艺、农化、果蔬五个专业,每届学生三百人左右,生源有乡技术员和优秀初中毕业生,基本都来自农村,乡技术员班为成人班,学制2-3年,普通班学制四年。92农学1班属于普通班,有39名同学,都是各县市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懂事、勤朴、好学,现在都是各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后来学校增设了会统、经贸、电算会计专业。和现在一样,基础课各专业都开设。

三十年来,鱼池口路两边变化很大。段家滩路的变化不算太大,除了马路延伸,油泵油嘴厂等企业旧址开发,增加了几多高层建筑外,就是局部的变化,街上铺面门面更大,装修更时尚。

当时允许老师经商,学校西、北围墙处是一排商铺,经营各种百货,李老师何老师曾在那里开过饭馆和书店。兰州财经大学(当时叫兰州商学院)对面有许多小饭馆,当时经常光顾的牛肉面馆,三十年来,换在旁边不远处继续开着,有人一辈子做一种生意,就如同许多从大学毕业就到农校的老师一样,一干就是一辈子。

每每进校门抬头看见三楼那个大玻璃窗,就会想起在那里住过的近三年时光,在夏天闷热的房间坐在窗帘后,听音乐,看书的无数日子,满满都是青春的回忆。

无论岁月如何变幻,在走出大学校园后,这个城市给我驻足停留最初最久的地方是段家滩。而农校给我最初家的所在,就在躬耕楼上那间普通宿舍。

诗经有“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一直希望自己的默默奉献,能为农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值此农校115年校庆,祝福农校矗立岁月,容颜不老,精神不灭!

         郭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