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

发布日期:2022-09-13   阅读次数:344

图片3.jpg

周样椿(1932.11-)男,汉族,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分配在甘肃省兰州农校任教并从事科研和推广工作。1983年评聘为副教授,1990年任育种研究室主任,1992年,享受政府津贴,同年晋升为研究员。1982、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两次定为甘肃省成绩显著证书。园丁奖;1989年,农业部授予全国中等专业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同年,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先进个人;1993和2001年,国家教委(教育部)、人事部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996年,甘肃省农业委员会授予全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推广工作者;1998年,获中华科教奖;200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科技功臣,获60万元重奖。2001年,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1963年起,从事作物育种。针对甘肃极其复杂的生态条件,他主持育成了分别适于川、塬、半山和高山等不同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27个,普遍表现丰产、多抗、品质优良。近年育成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全省冬小麦总播种面积的40%以上。通过穿梭选育和杂种后代异地同时选择和鉴定措施,使育成的12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适应性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过去甘肃小麦品种普遍不宜跨区种植的局面。由于甘肃陇南为我国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地带,育种中贯彻利用多种抗源并在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合理布局的原则,延长了品种抗性保持的年限,并在国内率先育成慢条锈品种和高温抗性品种,对控制我国条锈病的危害作出了重要贡献。亚麻育种取得了开拓性成就,育成的天亚2号丰产性和适应性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我国八十年代中期播种面积最大的亚麻品种;天亚4号为我国第一个高抗白粉病的亚麻品种;天亚5号为我国首批高抗枯萎病的品种之一,其播种面积一度接近全国亚麻总播种面积的40%,对恢复和发展我国病区的亚麻生产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组建育、繁、推网络系统,使育成的小麦、亚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新增效益20多亿元。研究和推广成果获奖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4项。地(市)、厅级科技成果奖13项。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