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团学动态

本站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开学啦~你有一封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信,请注意查收!

发布时间:2022-03-03 浏览量:

不要听

不要信

不转账

电信诈骗

近年来,大学生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大受害群体之一,社会经验少,警惕性不高使得他们屡屡上当受骗。临近开学,校园里充斥着的电信诈骗、不良校园贷,该如何预防上当受骗?请收好这份防范攻略,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骗取受害人信任,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汇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图片这些骗局早知道(一)

01

刷单诈骗

特点:诈骗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刷客”。他们承诺,应聘者只要根据指示拍下指定的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他们就会把本金和佣金退还回来。然而,在这里面刷单只是幌子,骗钱才是真正目的。

防范:在应聘网络兼职和工作过程中,切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应留意对方的信息,比如电话、名称、地址或者是对方的银行账号,发现被骗尽快拨打“110”报警。

图片

02

资助诈骗

特点: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目前,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保证你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对大学生而言,有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都不用愁。

防范: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图片

03

网上订票诈骗

特点:骗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的航班信息,然后使用改号软件假冒航空公司电话向购票乘客发送短信,谎称飞机因故取消航班。接着骗子就会通过冒充客服的电话,告知受害人航空公司会退还机票费以及赔偿相应的金额,同时要求受害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以及银行发送的验证码(其实是银行的支付验证码),由于之前短信中的个人信息都是正确的,往往受害人在此时都不会起疑心,当受害人提供验证码后就会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中的一笔资金不翼而飞,此时再拨打“客服”的电话,就会发现“客服”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

防范:一是购买机票应通过正规网站、正规途径;二是骗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因此,在收到类似“航班取消、航班变动、机票退改签”等内容的短信时,应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核实消息的真伪,不要盲目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更不要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号码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三是网络购票时要注意保护隐私,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的卡号和银行发送的验证码等信息。

图片

图片

网上购物

这些知识早知道

1

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模式(物流快递代收货款,收到货品后再进行支付)。

2

选择具有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平台进行交易(多使用支付宝、财付通或paypal等第三方支付模式交易)。

3

选择具有消费者保障制度的交易平台(指具有7天包退换、正品保证、30天免费维修、假一赔三等消费者保障制度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4

选择店铺的产品质量、货源和售后服务具有品牌厂家认证网店(各品牌厂家开设的直销网站,如联想、戴尔、凡客诚品等)。

5

索取网购销售凭证,防范霸王条款(向经营者索要购票凭证或者服务单据,为解决网上购物的纠纷提供凭证和依据)

防范不良校园贷风险(二)

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进行催贷,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警惕!

一:不良校园贷有哪些风险

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如侵犯学生隐私的“裸条贷”、遭遇高利贷的“低息贷”以及逼迫大学生“裸贷肉偿”等非法网贷可能使大学生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因无力还债,无法躲债、逃债,导致违法犯罪等极端行为屡屡发生。

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形成消费惯性。最终导致学生无力还款,造成信用记录不良,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涉事学生因此受到胁迫和利益伤害,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也给家人和周围师生造成困扰。

二:如何识别与不良校园贷相关的诈骗手段

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招聘”或者培新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的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以发展“线下”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名为“帮忙”,实则“借贷”。

身边同学苦苦请求,借用你的学生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校园贷”、“注册网络公司”,出于“义气”,将信息告诉同学,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

三:如何对待校园贷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当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广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辨别合法金融服务的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诈骗分子无论花言巧语,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要钱。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轻信那种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要轻易透露自己银行、支付宝、微信等金融信息,如果有疑问的话,要及时拨打110,或者向老师咨询核实。

图片

图片编辑:张淙盈

审核:杨俊石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25号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63555

备案编号:陇ICP备12000306号-3 甘公安网备:62010202003177号

学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