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以“自我探索·职业认知·科学规划·就业赋能”为主题的生涯嘉年华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并圆满落幕。活动通过系统而富有创意的环节设计,引导同学们完成了一场从自我认知到职业展望的深度探索,吸引了全校2000余名学子积极参与。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梦想花园”“性格密码”“行业地图”“创造力工坊”“能量漂流瓶”“行动指南”等七大主题互动区域。各区域内容环环相扣,构建起从自我认知、行业了解到目标确立、行动规划的完整生涯教育链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校园安全工作部署,提升学生应对突发灾害的自我保护能力,2025年10月17日下午,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由学生处牵头组织,成功开展了学生地震逃生应急避险演练。此次演练覆盖各教学楼和公寓楼,全程组织有序、响应迅速,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与高效执行力。学校成立应急演练工作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形成了指挥有力、分工明确、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下午15时整,随着哨声信号响起,...
(一)强农固本,农业职业院校要肩负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乡村要振兴,种业须先行。种子是农业基础中的基础,是农业的“芯片”,是提升农业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以种子为中心工作的种业,在今天乡村振兴时期,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作为农业职业院校,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百年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又坚持以农为本,充分发挥学校小麦、胡麻与中药材育种等科研优势,积极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二)因地制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小麦在甘肃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50万亩左右,总产约280万吨,小麦总产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0%左右。春小麦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其中河西走廊灌区光热资源丰富,是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250万亩,占该区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该区小麦生产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全省粮食安全和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甘肃省小麦产业发展也存在自给不足,全省口粮缺口大;水资源短缺,极端气候条件频发,单产水平低;现有品种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种植效益差;小麦品种育、繁、供体系不完善;良种良法配套程度低、新技术普及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夯实粮食安全,我们必须立足甘肃特殊的地域条件,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推广一批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一、背景与意义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我校康养与教育学院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形成了一系列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的案例,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形成了一些有实效、可推广的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康养人才的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做法与成效 (一)校企产业学院共建技能鉴定站,助力区域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康养与教育学院与北京中乎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建成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康养产业学院,借助产业学院平台,结合校内实训平台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申报获批了育婴、保育、老年服务三个等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相关技能考评站,作为甘肃省首批该类项目考评机构,将担负省内该项目领域内的社会技能考评鉴定工作。为学校促进中医康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做出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对社会学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丰富甘肃省社会培训体系内容,助力区域康养技能人才发展。
6月12日,2025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甘肃省集中示范活动在甘南州夏河县举行。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宗盛参加活动,宣传统战部负责人、畜牧科技学院、动医科技学院相关专业技术老师组队参加活动。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卫列莅临现场,刘宗盛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多年来一直坚持服务乡村振兴的举措,胡卫列对我校服务乡村振兴做出的努力和成效表示充分肯定,驻足详细了解赠送的符合当地产业的各类书籍和技术支持情况,表示此次活动真正将农牧民所需送到了家门口、...
5月13日,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的2025年庄浪县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隆重举行。我校应邀参加。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推动形成崇尚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启动仪式上,庄浪县教育局负责同志致词,我校园林与建筑学院负责人作为中高职贯通培养合作院校代表进行讲话,...
近日,学校农业与生态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和平校区寒旱农业试验基地,在春播时节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以“科研赋能实践,教学扎根土地”为主题的胡麻播种实训教学。本次实训内容将前沿科研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同步推进校级重点科研课题与农业专业实训教学的“双轨并行”。在科研试验方面,重点开展两项创新性研究:一是针对寒旱区特殊环境,探索生物炭与氮肥协同作用对胡麻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机制,通过不同配比试验构建养分优化模式。...
农业与生态学院是学校建校之根基,有百余年发展历程。现开设种子生产与经营、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和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4个优势特色专业,均属甘肃省首批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专业。学院有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以上占比86%,“双师型”教师占比93%,种子生产与经营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教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21项,地厅级奖24项,教师主持厅级以上教科研创项目40余项,主编、参编规划教材10余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与建筑学院于2004年建立,其前身是甘肃兰州农业学校园艺学科,开设园艺专业(当时称林果或果树蔬菜专业)始于1955年,曾为甘肃省培养了大量园艺专业人才,为园艺教学、科研与生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园林与建筑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3人,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66%以上;现设有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花卉生产与花艺、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七个专业。其中园林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骨干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为甘肃省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园林技术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校内建有园林景观工作室、空间数据处理中心、VR虚拟仿真实训室、植物生产实训室、果树生产实训基地等 14个实训中心,花艺工作室、室内景观设创意工作室、家庭盆花产品生产基地创建等6个创业孵化工作室,校外与兰州市万家馨花艺有限公司、北京碧水物业有限公司、北京市顺义区北郎中花木中心、镇江润州超群花卉有限公司、上海青萱园艺有限公司、上海大地园艺种苗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产业化企业共建13余个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与新疆果果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冠名培养;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教研项目20余项,科研、省部级奖3项,地厅级奖6项;教师主编、参编出版各类教材10余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在“园林景观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花艺”、“林草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现代农艺”、“园艺”等项目中获国家级三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3项;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经贸与电商学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秉持“立德树人,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使命,构建“课、岗、证、赛、文、创”多元一体的育人体系,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高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园丁奖”获得者1人,“双师型”...
畜牧科技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学院之一,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在行业内享有盛誉。学院现有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宠物医疗技术、畜禽智能化养殖 四大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000 余人。学院专业建设成果丰硕,拥有 1 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 1 个省级骨干专业。此外,还配备 1 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党总支被评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 “标杆院系” 创建单位。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食品与文旅学院是学校最具专业特色的二级学院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齐全。现有专兼职教师43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人数达到92%,校外兼职教师35人,客座教授18人,“双师型”教师比例90%以上。现设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烹饪工艺与营养4个专业,其中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认定专业;...
信控与智慧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5人,双师型占比85%以上。学院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和智能物联网络技术系2个系别。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4个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方向)两个专业方向。校外建有实习实训基地12处,校内建有计算机专业实训中心、计算机公共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示教室、...
康养与教育学院紧密对接中医康养绿色生态产业,助力甘肃乡村振兴,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省康复医院等康养类综合医院紧密合作,建成医校共建型特色专业群。学院是甘肃省教育厅批复的甘肃省康养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致力于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平台,以中医文化育人为关键,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逐步形成了“懂食药、能技疗、会管理、善助人”的技能型大健康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集“招生、培养、...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应化学院坚持“三结合、四融合、五有心”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的药品生产、化工、环保等专业人才。学院现设有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化工安全技术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425人。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人,博士学历2人,硕士以上占比90%,“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75%以上,教学团队学历层次较高、...
动医科技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学院现开设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2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00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6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共 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高达 90%,“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5%。2位教师荣获省级 “园丁奖”,2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被评为甘肃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学院专业建设成果丰硕,现拥有1个省级特色专业、...
康复与社会工作学院秉持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齐全。专兼职教师6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1人,“双师型”教师达87%。。现设健康管理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个专业;学院建有多个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如智慧养老实训室,健康管理实训室,康复治疗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内配备多种专业设备,可有效开展颈椎、腰椎等病种训练,人体基本生理指标测量,老年生活照护,老年医疗照护,老年康复保健等实训操作及与康复治疗教育和训练相关的言语治疗,...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8年,是学校独立设立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守“扎根陇原,为农而立”的初心,以“勤朴耕读 守正创新”的校训为指导,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学院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致力于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学校“党建统领、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负责组织落实体育、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的实施、普通话鉴定和国家学生体质监测等相关工作。